About Ukiyo-e


关于日本浮世绘
諸国名橋奇覧

之摂洲阿治川口天保山
葛飾北斎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1760 - 1849
原作创作于1833-1834年
图为1970年代复刻作品
大图2
諸国名橋奇覧

之摂洲阿治川口天保山
葛飾北斎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1760 - 1849
原作创作于1833-1834年
图为1970年代复刻作品
《浮世物语
活在當下
盡情享受月光 白雪
櫻花和鮮紅的楓葉
縱情歌唱 暢飲清酒
忘卻現實的過濾
充滿眼前的煩惱
不再灰心灼傷
就像一隻空心的南瓜
漂浮於涓涓細流中
這就是所謂的 浮世
    浅井了意 1612年-1691年
         あさい りょうい
         日本江户时代净土宗僧侣及作家

《浮世物语

活在當下
盡情享受月光 白雪
櫻花和鮮紅的楓葉
縱情歌唱 暢飲清酒
忘卻現實的過濾
充滿眼前的煩惱
不再灰心灼傷
就像一隻空心的南瓜
漂浮於涓涓細流中
這就是所謂的 浮世


  浅井了意 1612年-1691年
     あさい りょうい
     日本江户时代净土宗僧侣及作家

大图1

Utagawa Hiroshige  (1797 - 1858)



雪中榛名山
江户时期

歌川廣重作
うたがわひろしげ

default

Katsushika Hokusai  (1760–1849)
Self-Portrait as a Fisherman - Katsushika Hokusai



作为渔夫的自画像
江户时期

葛飾北斎作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作为渔夫的自画像
江户时期

葛飾北斎作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人们所生活在此的现世、当下
世间生活百态,
浮世绘的描写将尘俗人间的漂浮不定,
衍伸为一种安享欢乐的人生态度,
欢乐荣景尽显于浮世绘里的琢雕刻划。

于美人绘中,
发髻高挽、身着和服的粉面女子,
樱唇微启、温婉巧笑着于版画中款款而来......
一派安逸、现世静好的模样,浮华而虚幻。

于名所绘上,
那些对山水树石的描摹,
滲透着对自然的温馨厚爱,让人恍然入境。
人们所生活在此的现世、当下
世间生活百态,
浮世绘的描写将尘俗人间的漂浮不定,
衍伸为一种安享欢乐的人生态度,
欢乐荣景尽显于浮世绘里的琢雕刻划。

于美人绘中,
发髻高挽、身着和服的粉面女子,
樱唇微启、温婉巧笑着于版画中款款而来......
一派安逸、现世静好的模样,浮华而虚幻。

于名所绘上,
那些对山水树石的描摹,
滲透着对自然的温馨厚爱,让人恍然入境。

2015_CKS_12020_0086_004(katsushika_hokusai_the_complete_set_of_ten_prints_from_the_series_a_tr)

The poet Ri Haku admiring the waterfall at Lo-Shan




唐朝诗人李太白欣赏庐山瀑布
江户时期

葛飾北斎作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唐朝诗人李太白欣赏庐山瀑布
江户时期

葛飾北斎作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岚山渡月桥
江户时期

葛飾北斎作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千絵の海総州銚子
江户时期









葛飾北斎作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起源于中国的雕版印刷术

公元220年前
最早留存下来的木刻版画碎片来自中国,是丝绸,上面印有汉代三种色彩的花朵。

七世纪
唐朝618年-907年)木版印刷在中国就已经是印刷书籍,文字以及图像的普遍方法,直到十九世纪衰落。

十四世纪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木刻版画达到鼎盛时期。大画家纷纷为雕版作画,明四家的唐寅(约1494年-1552年),仇英(1470年-1524年)分别为「西厢记」「列女传」绘制雕版画稿。

起源于中国的雕版印刷术

公元220年前
最早留存下来的木刻版画碎片来自中国,是丝绸,上面印有汉代三种色彩的花朵。

七世纪
唐朝618年-907年)木版印刷在中国就已经是印刷书籍,文字以及图像的普遍方法,直到十九世纪衰落。

十四世纪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木刻版画达到鼎盛时期。大画家纷纷为雕版作画,明四家的唐寅(约1494年-1552年),仇英(1470年-1524年)分别为「西厢记」「列女传」绘制雕版画稿。


Jingangjing-xiao


敦煌十七窟 金刚经 卷轴 卷首
c 868年

王玠
唐代 

唐代 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

目前是世界最早带有日期记录
并完整保留的雕版印刷书籍

现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


default (4)-xiao


玉茗堂摘評王弇洲先生艷異編
汤显祖(1550-1616)摘评王世贞(1526-1590)先生艳异编

艳异十二图之一

仇英
1494-1552

明代(1560年-1644年间刻本)

所刻艷異十二圖為自洛神以下12美女,
綫條流暢,刻印精緻,每圖旁有朱印題字。

default (4)-xiao


玉茗堂摘評王弇洲先生艷異編
汤显祖(1550-1616)摘评王世贞(1526-1590)先生艳异编

艳异十二图之二
仇英
1494-1552

明代(1560年-1644年间刻本)

序言写到「按古今傳奇行於世者,靡不有圖。
迺此編尤膾炙人口,而未之見。因廣購海内名筆,
得仇十洲家藏稿十二幅,精工摹刻,以弁諸簡端,
俾觀者目炫心飛,足稱一時之大快云。」

仇十洲即明四大畫家之一仇英,擅繪人物,尤長仕女,
此十二圖當出其手,殊為難得.



玉茗堂摘評王弇洲先生艷異編
汤显祖(1550-1616)摘评王世贞(1526-1590)先生艳异编

艳异十二图之二

仇英
1494-1552

明代(1560年-1644年间刻本)

序言写到

「按古今傳奇行於世者,
靡不有圖。迺此編尤膾炙人口,
而未之見。因廣購海内名筆,
得仇十洲家藏稿十二幅,
精工摹刻,以弁諸簡端,
俾觀者目炫心飛,
足稱一時之大快云。」

仇十洲即明四大畫家之一仇英,
擅繪人物,尤長仕女,
此十二圖當出其手,殊為難得.
00001a-小



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唐寅作
1470-1524

清清乾隆十五年复刻
古吴三多斋梓

The_Lord_of_the_Clouds_(Yun_Zhongjun)


陳章侯繡像楚辭 雲中君


陳洪綬作
1598-1652

明 崇禎十一年

img_13


西厢记

佚名

明崇禎間

p3_item_1


天問圖 女娲


蕭雲從作
1596-1673

清初


明朝晚期
胡正言(1584年-1674年)创作了对于木刻版画具有重大意义的「十竹斋笺谱」(1644年著)。汇集中国绘画,雕刻,印制技术于一身的「十竹斋笺谱」称为中国古代木刻水色套印技术的最高巅峰水平。

钟爱版画艺术并一心想要推动中国近代版画发展的鲁迅先生(1881-1936)与文学史家郑振铎(1898-1958)藏书家王孝慈(1883-1936)将当时以难得寻觅的初刻本交由荣宝斋进行复刻。前后历时七载,于民国三十年 (1941) 六月复刻完成,这是「十竹斋笺谱」第一次复刻本。可惜的是,鲁迅先生与王孝慈先生均已逝世,未及见此本完成。


明朝晚期
胡正言(1584年-1674年)创作了对于木刻版画具有重大意义的「十竹斋笺谱」(1644年著)。汇集中国绘画,雕刻,印制技术于一身的「十竹斋笺谱」称为中国古代木刻水色套印技术的最高巅峰水平。

钟爱版画艺术并一心想要推动中国近代版画发展的鲁迅先生(1881-1936)与文学史家郑振铎(1898-1958)藏书家王孝慈(1883-1936)将当时以难得寻觅的初刻本交由荣宝斋进行复刻。前后历时七载,于民国三十年 (1941) 六月复刻完成,这是「十竹斋笺谱」第一次复刻本。可惜的是,鲁迅先生与王孝慈先生均已逝世,未及见此本完成。


清朝康熙年间
「十竹斋笺谱」为康熙年间诞生的另一部雕版水色著作「芥子園畫傳」提供了基础。此作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中山水、梅兰竹菊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的各种技法。

「十竹斋笺谱」与「芥子園畫傳對中國繪畫史的影響和貢獻是無法磨滅的,300多年來,「芥子園畫傳」至今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人推崇。近代的中国画家如黄宾虹(1865-1955)齐白石(1864-1957)潘天寿(1897-1971)傅抱石(1904-1965)等都把此书作为学习范本。

清朝康熙年间
「十竹斋笺谱」为康熙年间诞生的另一部雕版水色著作「芥子園畫傳」提供了基础。此作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中山水、梅兰竹菊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的各种技法。

「十竹斋笺谱」与「芥子園畫傳對中國繪畫史的影響和貢獻是無法磨滅的,300多年來,「芥子園畫傳」至今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人推崇。近代的中国画家如黄宾虹(1865-1955)齐白石(1864-1957)潘天寿(1897-1971)傅抱石(1904-1965)等都把此书作为学习范本。



Great skill is required to achieve a convincing result, but the beautiful gradations of colour in this work have led to its reputation as "perhaps the most beautiful set of prints ever made".
This copy has been identified by the leading scholar of this work as the finest and only extant complete copy in the original binding of what he describes as the 'second superstate' of the first edition.



十竹斋笺谱

于1644年为胡正言所编印。
它不但是收录图案最多的一部古代笺谱,
更是集明代绘画、雕刻、
印刷技术于一身的珍贵传世作品,
代表了古代彩色套印技术的最高水平。

胡正彦作
1584-1674

虽然《十竹斋笺谱》出版后即风靡一时,
但因年代久远,几近失传。
图为藏于剑桥大学图书馆的珍贵早期版本
前拥有者为圣公会华中教区第一任主教
慕稼谷(1828年-1912年)


These visually appealing sections reproduce colorful, animated images of flowers, plants, birds, and insects. 
Closely imitating real paintings, these prints often combine pictorial imagery with the calligraphy and seals of the artists who made the designs.
 The precise contours and chromatic variations attest to the superb craftsmanship of the carver and the printer.
芥子園畫傳
清朝康熙年间


王概、王蓍、王臬等作

江户时代
1603年-1867年
在经历了长久的平安盛世,孕育出浮世绘这个独特的文化形态。

十七世纪初
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日本由此进入了武士统治的江户时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城市中的富裕阶层开始形成。

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逐渐发展成消费中心,培育了发达的商业文化和成熟的市民阶层。木刻雕版技术的日趋成熟,极大地丰富了浮世绘版画的表现力。中国成熟的明代版画随着通商货物由长崎流入日本,这些线条圆润、刀法精湛的版画为日本画师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日本艺术家不断地进行革新,取得了成功并开始藉由这种木版技术来创作一些反映大众生活文化为主的作品,这便是浮世绘的雏形。
江户时代
1603年-1867年
在经历了长久的平安盛世,孕育出浮世绘这个独特的文化形态。

十七世纪初
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日本由此进入了武士统治的江户时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城市中的富裕阶层开始形成。

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逐渐发展成消费中心,培育了发达的商业文化和成熟的市民阶层。

木刻雕版技术的日趋成熟,极大地丰富了浮世绘版画的表现力。中国成熟的明代版画随着通商货物由长崎流入日本,这些线条圆润、刀法精湛的版画为日本画师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日本艺术家不断地进行革新,取得了成功并开始藉由这种木版技术来创作一些反映大众生活文化为主的作品,这便是浮世绘的雏形。
菱川師宣被学届公认为浮世绘版画的始祖。

他受到明清版画影响,创造了版画与绘画相结合的技法。
1680年左右,菱川师宣将插图画面从册装书中脱离出来拆成单页印制,开创了独立的单幅版画,这是浮世绘的典型样式。

这时的作品还只是简单的单色墨线(即黑白两色)。

后来他将部分作品用彩色手工上色,为多色套版的出现进行了最初的尝试。

菱川師宣被学届公认为浮世绘版画的始祖。

他受到明清版画影响,创造了版画与绘画相结合的技法。
1680年左右,菱川师宣将插图画面从册装书中脱离出来拆成单页印制,开创了独立的单幅版画,这是浮世绘的典型样式。

这时的作品还只是简单的单色墨线(即黑白两色)。

后来他将部分作品用彩色手工上色,为多色套版的出现进行了最初的尝试。
books37g-1

菱川师宣1691年签名
日本绘师菱河吉兵卫(本名)师宣(画号)



菱川師宣
ヒシカワ モロノブ
1618-1694



HUAM-VRS36909


七福神(四位)
c1680

菱川師宣作
ヒシカワ モロノブ

1618-1694
江户时代早期

sc199489


中国美人
c1680

菱川師宣
ヒシカワ モロノブ

1618-1694
江户时代早期

朝鲜大使出访日本
朝鲜大使出访日本绘于1682年 Source: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 Clarence Buckingham Collection


赏樱花副本
赏樱花绘于1694年|图为1711年复刻作品|Source: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 Clarence Buckingham Collection
十九世纪
一些浮世绘版画被用作出口陶瓷、茶叶的包装纸顺带着漂洋过海来到欧洲,不经意间地为欧洲的画家们打开了一个神秘鲜活,美妙绝伦的东方世界。

浮世绘独特的艺术特质,触发了正在探索变革传统油画的印象派画家的创造灵感,他们从遥远东方的色彩和线条中看到了令自己欣喜的探索方向。

浮世绘就这样无意中扮演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东方文化由日本浮世绘流入欧洲,大大促进了欧洲传统绘画观念和题材的大转变,最终推动了欧洲现代艺术的巨大变革。

十九世纪
一些浮世绘版画被用作出口陶瓷、茶叶的包装纸顺带着漂洋过海来到欧洲,不经意间地为欧洲的画家们打开了一个神秘鲜活,美妙绝伦的东方世界。

浮世绘独特的艺术特质,触发了正在探索变革传统油画的印象派画家的创造灵感,他们从遥远东方的色彩和线条中看到了令自己欣喜的探索方向。

浮世绘就这样无意中扮演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东方文化由日本浮世绘流入欧洲,大大促进了欧洲传统绘画观念和题材的大转变,最终推动了欧洲现代艺术的巨大变革。
sc162591
御殿山赏樱
御殿山の花見駕籠


喜多川歌麿作
きたがわ うたまろ

1753–1806
江户时期
日本浮世繪最著名的大師之一

婚礼

江户时期

喜多川歌麿作
きたがわ うたまろ
sc229672
茶馆前
冨士見茶屋の店先


喜多川歌麿作
きたがわ うたまろ

1753–1806
江户时期

sc224463
琴棋書画之内 琴



歌川国貞作
うたがわ くにさだ

1786–1865
江户时期

SC166823
琴棋書画之内 琴



歌川国貞作
うたがわ くにさだ

1786–1865
江户时期

AN00586920_001_l
水滸伝豪傑百八人
霍闵婆王定六



歌川国芳作
うたがわ くによし

1798–1861
江户时期

sc229887
水滸伝豪傑百八人
地煞星七十二员



歌川国芳作
うたがわ くによし

1798–1861
江户时期

AN00535124_001_l
名所江戸百景
両国花火



歌川廣重作
うたがわひろしげ

1797–1858
江户时期

sc206463
東都両国遊船之図



歌川廣重作
うたがわひろしげ

1797–1858
江户时期

義経一代図絵

江户时期

歌川広重作
うたがわひろしげ
Artist-Keisai Eisen Title-Hitomoto of the Daimonjiya Date-Japanese, Edo period



渓斎英泉作
けいさい えいせん

1790–1848
江户时期

a4624c1d5835d434846d17c5f9a076af



渓斎英泉作
けいさい えいせん

1790–1848
江户时期

今様花鸟风月

江户时期

渓斎英泉作
けいさい えいせん


西方艺术家笔下十九世纪的日本

那个时代比我想象中更加绚丽多彩
1271px-The_Ameya_by_Robert_Frederick_Blum

The Ameya
Robert Frederick Blum  (1857–1903)

street-market_robert-frederick-blum__96358__60671.1565910506

Street Market
Robert Frederick Blum  (1857–1903)

fcd0cc8b5422990955d2977e5955d33d

Flower Market in Tokyo
Robert Frederick Blum  (1857–1903)

the-temple-court-of-fudo-sama-at-meguro-tokyo_robert-frederick-blum__88411__01190.1565910280

The Temple Court Of Fudo Sama At Meguro Tokyo
Robert Frederick Blum  (1857–1903)

Figures with Lanterns and Bridge 1894 (oil painting) HORNEL,Edward Atkinson Hornel (1864-1933)

Figures with Lanterns and Bridge 1894
Edward Atkinson Hornel (1864-1933)

aafa6f2a22bd7e6b13aadf8da39a9bd1--creative-artwork-japan-art

Two Girls 1894
Edward Atkinson Hornel (1864-1933)


The Silk Merchant
1892
Robert Frederick Blum (American, 1857 – 1903).
1591005085812e60074acb38a93de63baeaa3a4e1d-e1591005482644

两国桥纳凉图「局部」「复刻」1920

喜多川歌麿(1753-1806)
きたがわ うたまろ

a2

赏花游乐图「局部」江户时代 1860

歌川豊国四代目(1823-1880)
よだいめ うたがわ とよくに


十九世纪东西方绘画笔下的人物
各带有不同的特点




                           
3

刺绣手作图「局部」明治23年 1890

東洲勝月(生卒年不详)
とうしゅう しょうげつ



十九世纪传入欧洲的东方文化浮世绘

来自神秘东方的艺术作品
对现代艺术的重大影响
Émile Villa - La Japonaise

Émile Villa
B. 1836 FRENCH
46 1/2 by 33 3/4 in. 118.1 by 85.7 cm
LOT SOLD. 146,500 USD
2012年11月8日于苏富比146,500美元售
资料来源Sotheby's

DKs_3bOX0AEewSL

The Japanese Printa
William Merritt Chase  (1849–1916)
威廉·梅里特·蔡斯

9260a1efbd5185b33cffdd954bc2dca9

Caprice in Purple and Gold No. 2 - The Golden Screen
James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
著名印象派画家詹姆斯·惠斯勒

James_jacques_joseph_tissot-young_ladies_looking_at_japanese_objects

Giovani signore cercando in tempo giapponese oggett
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  (1836–1902)
詹姆斯·雅克·约瑟夫·天梭

young-women-looking-at-japanese-objects1_james-tissot__22257__97922.1556823141

English Young Women Looking at Japanese Objects
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  (1836–1902)
詹姆斯·雅克·约瑟夫·天梭


Gustave_Léonard_de_Jonghe_-_The_Japanese_Fan

L’admiratrice du Japon
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 (1829-1893)
古斯塔夫·莱昂纳德· 德·琼赫

Edouard_manet-portrait_d_emile_zola_musee_d_orsay

Portrait d'Emile Zola, Musee d'Orsay
Edouard Manet (1832–1883)
爱德华·马奈


Vincent_van_Gogh_-_Brug_in_de_regen-_naar_Hiroshige_-_Google_Art_Project-xiao
文森特·梵高临摹歌川广重作品 1887




Hiroshige,_Sudden_shower_over_Shin-Ōhashi_bridge_and_Atake,_1857-xiao
歌川广重 大桥安宅骤雨 1857

1510px-Vincent_van_Gogh_-_Wheat_Field_with_Cypresses_(National_Gallery_version)

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 1889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29-1893)
文森特·梵高

1600px-The_lake_of_Hakone_in_the_Segami_province

相州箱根湖水 1830
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
葛饰北斋


1513px-Van_Gogh_-_Starry_Night_-_Google_Art_Project

The Starry Night, 1889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29-1893)
文森特·梵高

1599px-Great_Wave_off_Kanagawa2

神奈川冲浪里 1830
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
葛饰北斋


18732128
18732132
18732133
歌川广重创作浮世绘手稿

main-image
文森特梵高手稿

DP346474-xiao

Irises c.1890 
Vincent Van Gogh (1832–1883)
文森特·梵高


f0ea68da2e49729e623f22172d9a0cf6

Iris and Grasshopper c.1830
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
葛饰北斋

Part 2 from The Mustard Seed Garden Painting Manual (Jieziyuan h

芥子园画传 1662-1722
Wang Zhi (?-?)
蕴菴王質

下载 (2)的副本

十竹斋笺谱 剑兰 c.1644
Hu Zheng Yan (1584-1674)
胡正言


The Chinese Gardent 1742
Francois Boucher

The Chinese Gardent
1742
Francois Boucher
1703 - 1770
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代表人物弗朗索瓦·布歇绘制的中国场景







20679243

Transliterated Title: Omi hakkei

Designed by Utagawa Hiroshige, Japanese (1797 - 1858)
Carved cherry wood
26.9 x 39 x 1.2 cm (10 9/16 x 15 3/8 x 1/2 in.)
Harvard Art Museums/Arthur M. Sackler Museum, Gift of the Friends of Arthur B. Duel
歌川广重
近江八景1857年拓印雕刻木板(边线版)
江户时代后期
樱桃木雕刻

18784044

Harvard Art Museums/Arthur M. Sackler Museum

左上汉字 骑驴过小桥 独叹梅花瘦

中国明代拓印雕刻木板

18784403

Designed by Utagawa Kuniyoshi, Japanese (1798 - 1861)
H. 39.8 cm x W. 25.9 cm (15 11/16 x 10 3/16 in.)
Harvard Art Museums/Arthur M. Sackler Museum, Gift of the Friends of Arthur B. Duel

歌川国芳
19世纪拓印雕刻木板(边线版)
江户时代后期

18784394

Designed by Utagawa Hiroshige, Japanese (1797 - 1858)
H39.4 x 26.5 cm (15 1/2 x 10 7/16 in.)
Harvard Art Museums/Arthur M. Sackler Museum, Gift of the Friends of Arthur B. Duel

歌川广重
19世纪拓印雕刻木板(色版)
江户时代后期

18784407

Designed by Utagawa Kuniyoshi, Japanese (1798 - 1861)
H. 39.8 cm x W. 25.9 cm (15 11/16 x 10 3/16 in.)
Harvard Art Museums/Arthur M. Sackler Museum, Gift of the Friends of Arthur B. Duel

歌川国芳
19世纪拓印雕刻木板(边线版)
江户时代后期
18784395

Designed by Utagawa Hiroshige, Japanese (1797 - 1858)
H39.4 x 26.5 cm (15 1/2 x 10 7/16 in.)
Harvard Art Museums/Arthur M. Sackler Museum, Gift of the Friends of Arthur B. Duel

歌川广重
19世纪拓印雕刻木板(雨水)
江户时代后期

文章信息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可能随着新的研究结果的出现而更新。
帮助改善此文章可于下方留言。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浏览次数 2233